猴硐 幸福水漾 宋紀妍 脫衣 劉謙魔術
舊稿回顧-這個國家越看越想流淚這個國家越看越想流淚 「同心十七號演習」終於落幕,不論是政府官員、國軍高層,甚至是媒體,似乎對國軍的表現沒有太多的觀察與評論,然而,平心而論,即使在媒體面前播出了具備戰力的演習,身為其中受教召一員的我,只能說,國軍後備動員已徒具形式,戰力可憂,整個動員與演習的過程只不過是像一場演唱會罷了,散場後,就等著論功行賞,而我看到國軍的渙散,越看越覺得只能為這個國家流淚罷了。 姑且不論國防軍備六千多億採購案是否正確,我們不妨看看兵員戰力的實況,我們會發現即便有六千多億軍購,我們的國防戰力仍是堪憂的。自當兵至今,我對軍中「e世代草莓潮」的行徑頗不以為然,更對軍中無力管教、得過且過的生態感到憂心。或許,從後備動員渙散的軍中生態回溯到軍中生活,再綜觀整個社會風氣與國家發展,筆者以為,國軍再不重整步伐,這個國家該何去何從?國防部一再強調要落實「全民國防」,貫徹常備後備整備的全民國防力量;可是,這個國家從戒嚴到解嚴到民主時代,國家認同不斷遭受撞擊、衝擊與挑戰,政治意識凌駕國家認同陷國家認同於爭論中,而國軍效忠國家,國家認同頻遭震盪,新世代的服兵役人員,對社會議題與國家發展多半缺乏基本的概念,以致不論在新訓期間、下部隊期間,甚至是後備教召動員期間,「草莓族」的新世代心中只有「雞排、奶茶、哈菸、打混」的軍中觀念,何來什麼國家認同或中心思想? 此次教召演習,我看到了軍中現籍幹部的辛勞與無奈,整個部隊幾乎被這些期許「在鄉為良民」的受召員給牽著走,說難聽的,別說是良民,應該是「屌民」;而部隊幹部也深知難為,簡直是低聲下氣的拜託又拜託。天呀!過去部隊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軍令如山的觀念幾乎是蕩然無存;因此,筆者對教召演習乙事深深以為,有必要且迫切檢討與調整,否則,一次又一次的教召,只是形式罷了,只是完成長官交代的命令罷了,只是要這些不堪的受教員配合上級長官演一場好似戰力堪用的國防戲碼罷了,不在乎過程,只在乎長官督導視察時表現好一點,這樣的後備戰力國防,難道不令人擔憂嗎?這樣的後備動員整備,不但擾民,又不具實質戰力,更浪費國家預算資源。 因此,筆者以為國軍必要重振軍威與軍魂,既是國軍就不該講民主,否則部隊根本無法領導,一旦國軍呼應了「草莓族」的風潮與文化改變軍中生態,只要「雞排與奶茶」其餘免談的新從軍主張勢必弱化整個國防戰力,甚至連超過幾度就不能出操的荒唐事都會出現。 筆者呼籲,國軍就要有國軍的樣,不容不三不四,筆者深知,國軍生態演變至此絕對是既廣且大的問題,也絕非三言兩語可以交代清楚,更非少眾可以改變;但筆者仍有幾點淺見:第一:儘可能減少官官相護或官兵相互的情形,以免一再延誤處理事端的有力時機;第二:後備系統主要主官須徹底與「政治地痞」脫勾,政治人物不該擔任後備相關職務,尤其司令與副司令嚴禁依附政治人物,單純化人際網絡,避免糜爛的酒色生活,形成不像樣的軍人氣息,並定期考核文武競技,以維護國軍主官形象;第三:避免軍中成為不具競爭力的避難所,招募志願意必須朝向「高福利高擔當」發展,否則,招募一些不具社會競爭力的人員進部隊,等同從頭壞起,影響部隊領導效能與風範;第四:後備教召人員既然等同軍人身分,相關部隊管理必要尋求技術上克服的對策;第五:校閱長官與督導官必須深入了解兵員動態實情與兵力可用實力,即便場面話可說(因為有者深怕公開說實情會牽動國軍戰力引起國民恐慌),然實質改善仍須急切改之;第六:教召動員如無實質意義,只圖形式意義,又惹來擾民之感,有必要做通盤而深入的檢討與調整;第七:如何讓新世代的受召員不至成為戰時的脫逃員,整體國家認同與國家意識必須強化盤整教育,否則等同國軍失了作戰的中心思想,國軍儼然是「有體無魂、有形無神」,如此一來,再多的戰技訓練都是枉然。 這個國家我越看越想流淚,牽扯了整個社會風氣、國家政治生態、教育生態以及軍中風氣與生態等環環相扣的系統衝擊下的發展,真的有些問題已病入膏肓,而且牽動萬端,很難單一改善,然筆者仍期盼即便言而無益,也不至心死不語。
1